攻克技术难题,共筑信创坚实底座——首场“信创底座·行业赋能”系列研讨会在沪举行
攻克技术难题,共筑信创坚实底座——首场“信创底座·行业赋能”系列研讨会在沪举行
7月25日下午,由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以下简称“上海高研院”)指导,中科方德软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方德”)与上海兆芯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兆芯”)联合主办的首场“信创底座·行业赋能”系列研讨会在沪成功举办。
本次研讨会聚焦信创底座自主技术赋能科研全流程,来自上海高研院、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上海免疫与感染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上??萍即笱?、中国船舶集团七一四所、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大学、上海理工大学、海军军医大学以及上海信创工委会、上??莆拦乐行?、上海市奉贤区教育学院、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众多在沪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和技术骨干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国产基础软硬件技术协同攻关与行业应用实践。
创新联合攻关,从“追赶”到“攻坚”
过去十年,信创产业的关键词主要是“追赶”,核心目标是构建可用的国产“芯片+操作系统”体系。如今,产业已迈入以解决深层次难题、实现“好用”为核心的“攻坚”阶段。
上海高研院重大任务处处长诸向阳在致辞中表示:信创工程是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核心战略, 上海高研院作为关键支撑单位,长期研发芯片、操作系统等底层技术,并联合中科方德、上海兆芯等企业,构建紧密的“产学研用”协同体系。 信创落地不仅依赖技术突破,更需用户实际应用与反馈驱动迭代升级。
本次研讨会重点分享了上海高研院、中科方德、上海兆芯三家单位在国家战略引领下形成的突破性科研合作模式和联合攻关成果。为攻克通用高性能CPU与操作系统领域“卡脖子”难题,三方组建联合科研团队,开展了一系列科研攻关工作。
上海高研院通用芯片与基础软件专项团队总师办主任翟健介绍:三方共同探索并建立了国内领先的“科研院所+核心企业”新型联合攻关模式,聚焦通用高性能CPU与国产操作系统的深度协同优化,形成了可持续、可推广的技术攻坚与成果转化机制。这一模式有效整合了科研院所的原始创新能力与企业的工程化、市场化能力,为信创产业的底层基础软硬件技术突破提供了成功范例。
方德+兆芯创新研发中心揭牌:深化协同,共启新程
作为信创生态中紧密协同的基础软硬件伙伴,中科方德操作系统与上海兆芯CPU的深度协作是推动技术落地应用的关键引擎。为进一步深化合作、探索前沿技术、并持续推动科研信创生态的繁荣发展,在全体与会嘉宾的见证下中科方德与上海兆芯共同成立的“中科方德&上海兆芯联合实验室暨创新研发中心”正式揭牌!
中科方德&上海兆芯创新研发中心定位为双方携手共建的前瞻性研发机构,其核心使命是深度挖掘并优化操作系统与芯片的底层技术,以此驱动信息技术的持续创新与发展。中心将充分整合中科方德与上海兆芯双方的技术资源和研发优势,重点围绕“性能、安全、功耗三大关键领域展开联合攻关,力求在底层技术上实现突破性进展,为整个信息技术产业的蓬勃发展奠定更为坚实的技术基石。
用户实践赋能:从实验室到关键场景
研讨会核心行业用户的实践分享环节生动展示了国产信创底座在复杂严苛场景下的应用成效。
工业与制造业领域,中国船舶集团七一四所大数据与信息安全事业部总监石林带来《国产操作系统在船舶领域的规?;娲导氤晒分魈庋萁?/span>。船舶工业作为高端制造代表,对底层基础软硬件的安全、可靠、稳定性要求极高。中船集团的实践充分证明了中科方德操作系统在关键复杂工业场景中的强大支撑能力和可靠性,为科研与工程的结合树立了典范,也为其他行业的替代升级提供了重要参考。
高校创新方面,上海大学现教中心计算机实验室主任单子鹏分享了《上海大学——高校信创实验室建设与实践探索》。基于“方德桌面操作系统+鸳鸯火锅平台+兆芯CPU”的强大双生态兼容能力,上海大学高校电子实训解决方案荣获“2024上海市优秀信创解决方案”,为高校信息化建设提供全栈信创解决方案。高校是科研创新的重要策源地,也是培养未来科技人才的基础。上海大学的信创实验室建设与实践,对于技术推广、人才培养和生态构建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坚守初心,迈向“好用”信创3.0:以科研血脉锻造国产生态合力
信创产业迈入以“真正好用”为核心的3.0时代,攻坚的关键在于构建一张精密啮合的国产生态网络,形成高效自循环的技术共同体。作为从中国科学院走出的国家队企业,中科方德始终秉承“从课题出发,向需求落地”的初心,将科研攻关成果转化为支撑国产化替代攻坚的坚实力量。 这份对技术自主的坚持,正是驱动我们持续突破的核心动力。
未来,中科方德将继续以开放协作模式联合上海兆芯等上下游伙伴,打造从硬件适配、驱动优化到生态兼容的全链条协同体系,为关键行业筑牢数字化基座,推动用户从“国产可用”到“真正好用”的实质性跨越,践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使命担当。